- 索引号: 11370100MB28508779/2025-00120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5-05-07 发布日期: 2025-05-07
- 发布机构: 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标题: 解码243个家庭的守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DNA和AI技术助无名烈士寻亲
- 发文字号:
“爹啊!儿子接您回家了!”2024年9月24日,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松柏在秋风中低吟。76岁的由兆松跪在簇新的烈士碑前,布满皱纹的手掌反复摩挲着“由月亭”三个鎏金刻字,泪珠在泛黄的烈士画像上晕开涟漪——画像中的年轻军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哽咽呼唤他的老人,正是自己未曾谋面的遗腹子。
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十三纵三十七师一〇九团某班副班长由月亭壮烈牺牲。当胜利的号角响彻泉城时,由月亭发妻腹中的胎儿正悄然孕育。76载春秋流转,由兆松寻遍烈士陵园每个角落,却在岁月长河中始终与父亲隔着一块无名石碑的距离。直到2024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DNA技术,让这对跨越生死的父子相逢……
破题从无名墓冢到“精准画像”
济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5000多名烈士用生命铸就胜利丰碑。然而,战火中的仓促安葬、破损的纸质档案,让许多烈士成为无名烈士,一座座无名墓冢成为永远的痛。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1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寻亲专班,利用DNA技术开启科技赋能烈士寻亲的新纪元。专班与市公安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部门、院校密切协同,抢抓烈士纪念设施提升改造契机,开始实施“无名烈士DNA检验工程”。专家团队先对烈士遗骸进行DNA样本提取,再通过专业数据库进行比对,最终锁定可能的亲属。
为确保数据准确性,专家建立严格的鉴定流程,从烈士墓的发掘、样本的提取到DNA的比对,每一步都有详细记录和多重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寻亲工作注入新活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生成式AI技术,依据颅骨特征重建面容,57位烈士的数字容颜显现在世人面前。当烈士3D影像与家族画像完美重合时,技术实现了对血脉最深情的回应。
此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不断壮大寻亲工作队伍。社会公益组织保障寻亲车辆,参与寻访活动;寻亲专班开通24小时寻亲热线,发动社会志愿者和志愿团队提供线索,协助核实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突围
9万余公里背后的“数据+脚力”
2省54个区县、19次实地寻访、9万余公里行程……
在过去四年的漫漫征途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寻亲专班成员们,怀揣着对英烈的敬重与责任,无畏路途漫长、线索渺茫,一次次踏上未知的寻亲征程。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功帮助243名无名烈士找回姓名、找到亲人。看似偶然的背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行的“DNA数据筛查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月亭的寻亲之路正是“DNA数据筛查机制”的典型缩影。
他的寻亲之路始于一个关键线索。寻亲专班在最新的DNA鉴定结果中发现,有一名烈士的DNA信息与海阳市的由姓家族存在亲缘关系。这是“DNA数据筛查机制”的第一步——利用DNA数据库,精准锁定烈士的籍贯区域,为后续的寻亲工作确定大致方向。
紧接着,寻亲专班迅速投入第二步工作。他们仔细对照《济南战役烈士名册》《山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等珍贵史料,通过严谨的比对和分析,进一步缩小寻找范围。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工作,目标最终锁定在海阳市的三个村庄。
为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寻亲专班马不停蹄地开启“DNA数据筛查机制”的第三步——联合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展入户调查。他们首先来到海阳市龙山街道西沽头村,这里是由姓大家族的发源地,周边村庄的由姓大多从这里分散出去。然而,经过仔细排查,虽然西沽头村有烈士,但牺牲地与由月亭烈士的情况并不相符。寻亲专班没有气馁,立即前往龙山街道河宝村继续调查,可惜依然一无所获。
但寻亲专班的热情和决心丝毫未减,他们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辛安镇草泊村。在当地村干部的积极联络下,一条关键线索浮出水面,寻亲的目标指向了村民由海波。
在村委会,寻亲组通过认真比照烈士英名录登记的籍贯信息和DNA线索,惊喜地发现双方掌握的关于由月亭烈士的事迹信息,在时间、事件、经过等关键信息方面完全一致。至此,由月亭烈士的身份终于得以确认。
“DNA初筛锁定县域,文献比对框定村落,最终要靠脚力核实信息。”专班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电子地图上那54个醒目的红色标记,覆盖了2省54区县,每一个都记录着一次艰辛的信息核实过程。在临沂,他们不辞辛劳,翻遍了23个村庄的族谱;在菏泽,他们争分夺秒,连续72小时筛查87份陈年档案;在隆尧,为确认一名烈士的身份,他们先后走访了十余位耄耋老人……
正是凭借这种科学严谨的“DNA数据筛查机制”,以及寻亲专班成员们的不懈努力,才让更多的无名烈士不再被遗忘,让他们的英魂得以归根。
重逢
一座城的“忠魂归根”仪式
2024年9月24日,济南市高规格为第三批寻亲成功的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烈士亲属车队缓缓穿城,道路两侧,晨练老者驻足肃立,红领巾们高举“山河已无恙”横幅。仪式流程遵循高规格礼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悉数到场,武警官兵光荣护卫,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一场全方位彰显尊崇与敬意的庄重仪式,无疑是济南这座城市对英烈跨越时空、饱含深情的集体告白。
为让英烈精神真正“破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构建起全域联动的传播矩阵。央视《焦点访谈》镜头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专家在实验室比对样本的专注神情与烈属抚摸墓碑的双手交替闪现;《新闻1+1》演播室中,主持人与寻亲专班视频连线的背景,正是档案筛查、寻访烈属的工作场景。而网络上,关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DNA为无名烈士寻亲的短视频在全网播放量破亿,评论区最高赞留言写道:“原来课本上的‘英勇就义’,是一个父亲再没见过的朝阳。”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这场利用DNA和AI技术帮助无名烈士忠魂归根的行动,不仅抚平了243个家庭的遗憾,更在数字化时代完成红色基因的传承。正如纪念碑前那束三代人接力传递的鲜花,英烈精神的种子,正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蓬勃生长。
下一步,济南市将进一步深化烈士寻亲工作,延伸拓展服务链条,让更多长眠泉城的英烈重归家族记忆。